物輕情意重

7A  謝翠茹

現今的社會物質主義盛行,人們都以金錢掛帥,送禮也不單只為表達祝福,禮物的價錢已成了衡量誠意的標準。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們也漸接受了這種思想。然而,校園仍是社會中最潔淨的地方。

同學當然不會反對「禮多人不怪」這句話,但對於「物輕情意重」便有所質疑了。還記得小學時,老師為了鼓勵及獎勵同學,不時會送出一些小禮物。有些同學會將禮物好好收起,珍而重之;有些同學會把老師送的文具自用,使其有用武之地;但有些喜歡破壞、搗蛋的同學卻刻意踐踏老師的心意。我曾看見一位同學把老師所送的卡通鉛筆折斷為兩段,把收到的膠擦轉送別人,還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縱是如此,老師對學生的愛仍是無分彼此,一視同仁的。還記得有一年的中秋節,老師把在家預先煮熟的四十隻菱角派給班中每個同學,那份微溫化成連綿不絕的溫泉流入人心。還有那一個個寫了名字及內藏字條的紙燈籠,是老師從百忙中抽空準備的,怪不得同學都爭先恐後舉起屬於自己的燈籠,像炫耀著什麼似的。而一人一條的「毅行者」毛巾把老師對同學的期望及祝福表露無遺。

對於很多老師而言,同學們能珍惜自己,自愛愛人便是對他們的回報,然而小小的禮物也能令老師歡喜若狂。夏日的校園生氣勃勃,洋紫荊花一朵朵隨風飄下,同學們小心翼翼地拾起一朵較完整的,高高興興地雙手奉上給老師。老師小心地把花夾在書中,將同學的那份敬意藏於心底。另外,一首沒有配樂的生日歌,忽然充滿整個課室,響亮而動人,受寵若驚的老師來不及作出任何反應,只隨著拍子拍起手來,真情流露。

一份輕於羽毛,甚至一文不值的禮物,其實已累積成心中的財富。「千里送鵝毛,物輕情意重」,親手疊的一樽幸運星或親手編織的幸運手繩為臨別的老師送上無盡的祝福,一張由外國寄回來的聖誕卡告訴同學們他在外平安順利。即使是細小的禮物也能牽起思念,觸動心靈,那份感情又如何定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