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傅雷先生的一封信

3C  曾金海

傅雷先生:

    你好嗎?自從讀過您的作品後,您的名字深深地在我腦海裏紮了根,您的作品常常浮現在我腦海。你是一個著名的文學藝術翻譯家,善於用中文傳神地表達原文意境,只可惜您的部份譯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散失,使我為未能盡覽您那活靈活現的筆風而感到遺憾,我更為您在文革中受迫害而自殺身亡感到悲哀、惋惜。

    在中學一年級,我曾讀過您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傅雷家書〉。這封家書引起我很大的共鳴,信中的內容是那麼真摰、充實,使我感到親切。信中您提到您和兒子成為了朋友,因彼此的思想接近,感情融洽而感到幸福,我為此而祝福您們。我很羨慕您們,因為我和爸爸之間的感情隨著我的成長而慢慢地出現了一堵無形的牆,彼此距離愈來愈遠。爸爸是一個守舊的人,我們常因意見分歧而發生爭執。我明白到爸爸的困境,其實他也很想追上我的步伐,但現今變化萬千的社會,使他感到迷茫,所以我決定放緩我的步伐,也不願他追趕著我的步伐,因為我比他年輕,適應力強,同時我也不想爸爸為此而增加負擔。

    傅雷先生,您為了不想兒子受到迫害,於是把他送到外國讀書,自己卻留在中國,因而受到迫害。天下間的父母親都是一樣,把最好的留給子女,而且是無條件地奉獻。爸爸勞碌了半生,為的就是我和弟弟。他是一個勞動階級的工人,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日子一年一年地過去,爸爸受年月的洗禮而變得蒼老。從前那魁梧的身軀,今天竟變得矮小。爸爸為了我們,用自己的光陰、勞力去換取我們幸福的生活,就正如您把兒子送到外國一樣,是那樣的感人、偉大。

    傅雷先生,我相信您也是勞碌一生,無條件地將自己奉獻給子女,我為您的死而感到悲哀、惋惜。我不明白為甚麼一個偉大的父親,竟然會得到這樣的遭遇。

    如今,您的兒子傅聰先生成為了一位出色的鋼琴家,他的成就證明了您的付出,您為他所做的一切全都沒有白費,您泉下有知也都應該感到欣慰了。

    〈傅雷家書〉引起我的共鳴,使我感受到父親的辛勞,令我和爸爸的距離拉近了,我多謝您給我的啟示。有一句諺語──「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父母對我的愛比天更高,比海更深,是他們創造了我,他們對我的付出,無論用甚麼方法,我也不能償還,我只有用努力學習來報答他們。我想「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情況不會應驗在我身上,我要以「孝」為先,將最好的都留給他們。傅雷先生,謝謝您的提醒,我已經長大了,可以為父母分憂。

生活愉快

一個尊敬您的讀者  曾金海上

二零零零年四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