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陳建熊校長
「並放集」第二期的主題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
認識、感悟、傳揚並更新中華文化,是田家炳中學創校的教育宗旨之一,清清楚楚地書寫在校歌中;實實在在展現在校園的教與學生活裡,是師生珍視和寶貝的。
結集在這裡的散文,滿篇都是師生對家國與文化的思想和體會,不單用眼睛和頭腦,更且用感情和心靈,從不同的觀點與角度,表達我們對自己家國不解的眷戀之情,對華夏文化精神不懈尋索皈依的足跡,文字是直接和樸實的,情感是真摯和單純的。由於出於「為情而造文」,統觀全集,語樸情純,在情意上,可算是繁麗多姿的。
基督教聖經中,有一段美麗的記述,廣為信徒傳誦欣賞:年紀老邁、快要離世的長老約翰,在一封寫給年輕信徒的信札裡,寫道:「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這是何等真實而深刻的信仰體會,於信仰者又是何等難能可貴的經驗,對於傳與接的人,都是莫大的祝福。文化的傳承,也應該具有同樣真摯而深刻的經歷。
我是唸歷史的,也喜歡旅行,特別鍾愛漫遊於山靈水秀的神州大地。那裡景色萬千,奇麗美絕人寰,勝境觸目皆是,閎博富麗,令人嘆為觀止。多少時候,心情為景物牽引,意緒流瀉而出,湧澎湃,不能自已。回想從前所讀史地文學,每每祇有理性和智性的認知,少有感性與情性的體會。旅途中,藉著青山綠水,古器物的引發,就把潛藏在長期記憶系統裡的知識,重新上載腦際,睹物思人,都因耳聞、目見、手摸、腳觸,印象與感情結合起來,就有流連忘返之興味。所到之處,總是懷著依依惜別之情離開,感受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深厚的吸引,體會至深,越發激起中國旅遊的志趣。
學校自創辦以來,便設立了「田家炳博士中華文化獎勵計劃」,加上近年成為定制的:中四、中六全級學生,每年由老師帶領,返回內地,作文化體驗、學術交流與社經學習的旅程,在在顯示了辦學者誠摯推動中華文化學習的情意。深願學校期盼師生走上的文化之旅,能夠幫助我們產生同樣真實的體驗,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志業上,互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藉著博厚精奧的民旅文化,開拓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生命。
二零零二年九月十五日黃昏
寫於粉嶺愛理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