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世師表──孔子
2C 李凱鑫
今天逛街時,偶爾看到「教師節」三字,從媽媽口中得知九月廿八日是紀念「萬世師表」孔子生辰的教師日。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虛心好學、博覽群書,其中有兩個故事深深印於我的腦海內。
話說孔母死時,習俗規定要父母合葬,但孔子並不知父親葬於何處,於是便把棺木放在街上,跪磕詢問,把膝蓋跪得滲血了,額頭磕得破了,眼淚流得乾了,仍不屈不撓,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如願以償得,把雙親合葬。
此故事除歌頌孔子孝順外,更令我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切勿想不勞而獲。還記得某某同學的一句話:「我已不可救藥,書是讀不好的了。」難道他有付出過努力麼?他有為讀書付出過時間麼?他又曾經認真推敲、冥想苦思麼?他只會囫圇吞棗。其實要得到好回報,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像孔子一樣,付出過努力才可。
其次,孔子學琴時,老師說他學會了曲調,要學新曲,他卻說未熟練技巧,技巧學會了,又說未領會神韻,神韻領會了,又稱未知作者的風格,最後他竟然奇蹟地說出曲子的作者是周武王,令老師驚詫不已。
此故事令我知道學習需反復琢磨、認真仔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不可只思考不學習,或只學習不思考。例如有些人只學會事物的皮毛,便夜郎自大,不求甚解。其實我們需要複習加上理解,才能做到融會貫通、精益求精、學以致用。當時的人尚且知道學無止境,所以現在我們更加要加把勁,盡力去發掘新事物。
孔子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十分大,尤其是教育方面,他教導學生孜孜不倦,有教無類。其學說博大精深,膾炙人口,令我們可以學會很多道理,更鞏固了中華文化的基石,以致奠定他在歷史上不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