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
2E 曾楚殷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一年一度的節日。這個節日的晚上,就是全年月亮最圓最亮的一夜。由於人們認為月圓是「團圓」的象徵,故此中秋節稱作「團圓節」。
那麼,中秋節的由來是怎樣呢?那便需提到「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那是講述在約幾千年前,一個昏君——后羿因為希望自己能長生不老,於是便找來了長生之藥,但是她的妻子——嫦娥知道後,為免百姓再在后羿的殘暴統治下生活,所以把仙藥吃下。當她吃過藥後,便飄飄然的向月宮飛去,更當了月神,稱為「明月之神」或者「太陰娘娘」。而著名詩人李商隱也曾寫了一首詩來提述這事:「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而農曆八月十五日,即是中秋節便是月神的生日了。
文字記載中,古代的民族在中秋節的活動主要有三項。第一個是賞月:由於這個節日的月特別圓亮、皎潔,而且具有象徵性的意義,所以有很多人都會聚在一起賞月。第二是吃月餅:「月餅」是中秋節的應節食品。第三便是團圓:我們吃月餅、祭祀等習俗,都是為了祈求人生能美滿光輝、家庭能團圓幸福,以期達到「月圓人亦圓」的理想。
中國其實有許多其他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其起源、意義或傳說,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途徑去探究一番,發掘中華文化的奧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