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武藝

2A  葉德全

有許多人都很喜歡看武俠小說,在小說中的主角除身懷絕技外,大都精通十八般武藝,但就沒有太多人知道十八般武藝的真正意思,而且又不會加以追查,只會常常提在口邊,人云亦云。

根據《辭海》的解釋,十八般武藝是指我國武器的總稱,分九長九短,九長為:、棍,鉞、叉、钂、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而九長九短,即九種長及短兵器。

可是有看過《水滸傳》的人或者都會記得第二回史進每天請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經過半年,史進的十八般藝:矛、鎚、弓、弩、銃、鞭、、劍、鏈、撾、斧、鉞、戈、、牌、棒、槍、扒都學得精通。在這裏大家可有發現《水滸傳》跟《辭海》的十八般武藝有些不同,特別是換上了矛、弓、弩、鎚等常用到的武器。

但其實中國地大物博,能攻擊人的武器怎會少於十八種呢?例如匕首、飛鏢等,所以大家不用太在意十八般武藝的意思,但就不可完全沒有認識,否則當你跟別人談論這主角武功高,那個主角功力強時,被人問你「既然你們這麼熟悉武俠小說,請問十八般武藝是甚麼呢?」,若你無言以對的話,只會貽笑大方,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