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  卓翠婷

每次看到那些無依無靠的老人,孤獨地坐在公園的一角,緊緊地握那雙被歲月侵蝕過的手,即使在嚴熱的夏天裏,彷彿也十分冰冷,我的心總不期然會有一個疑問——他的家人呢?

年老的一不但為社會貢獻良多,更為兒孫奉獻出大半輩子。我一直也覺得,他們應該是社會上最值得被尊敬、被關愛的一人。然而,他們在現今的社會上得過什麼呢?打開報紙,映入眼簾的是孤獨老人無依無靠、露宿的老人凍死街頭,無不顯示出他們是被忽視的。

現今的社會,年青人大多覺得老人嚕嚕叨叨,不錯,他們可能嚕叨了一點,但他們的出發點也是為我們好啊!叫你多添件衣服,是怕你涼;叫你努力讀書,是為你的將來;叫你早點回家,也只是擔心你的安危吧了!

有些人把年老的父母丟下,遷居自住,理由是方便工作;亦有些人把父母送進老人院,理由是沒有時間照顧他們,而且他們在老人院亦有同伴照應。他們皆以為只要給予父母物質所需的生活他們就會滿足,可是作為子女的又有否想過,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呢?

孔子曾在《論孝》一文中說過,真正的孝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物質上的供應。老人家的要求很小,偶爾用一雙溫暖的手輕拍他們的肩膞,噓寒問暖,可能已令他們心花怒放,開心不已,因為他們需要的只是被關心疼愛,因為他們也是「小孩子」,需要我們的愛寵。

試想想,當我們風華正茂的時候,父母可能已經步入中年;當我們成家立室、養兒育女的時候,父母可能已經風燭殘年、行將就木。他們把人生中最重要的時間、青春與歲月花在我們身上,只因為「愛」我們,那麼,我們又是否要把握他們僅有的時間,盡一點孝道呢?

我們在生命中可以把握到很多東西,唯獨捉不到的,是時間,它會從我們身邊溜走,帶走我們重要的親人。中國人有句話不錯:「百行以孝為先。」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繼承我國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等到失去時才後悔就太遲了。

我看到坐在公園一角的老人,他帶一雙寂寥的眼神,握那雙不再雪白、不再光滑的手,我知道,他渴望的,是一雙溫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