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感想
4A 馮春苗
唉呀……痛死我了,為何這麼痛呢?我的頭都抬不起來了。哦,明白了,原來是在興寧時扭傷的,我差一點就把此事忘記。
記得當天五時就要起床,但我是一個貪睡的人,怎能起床呢?鈴!鈴!鈴!鬧鐘響了,我還懵然不知,直到五時半我才察覺時間不早了,然後我立即起床,就是在這時候不小心扭傷了頸項。
我忍著痛到興寧田家炳中學,那裡的學生很熱情,他們奏樂和鼓掌歡迎我們,於是我們便自豪地走到操場上參加升旗儀式及早會,這時我已將痛楚忘記了。
在這興寧之旅中,令我最享受的是與當地學生交流的情況,他們談吐大方,而且還不時露出熱情的笑容,所以我們談得非常投契,津津有味。但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轉眼間我們便要分開了,大家都表現得依依不捨,但最終亦要面對分離的事實。本來我以為我們已沒有見面的機會了,幸好得到上天的憐憫,我們在惜別會上得到重逢的機會,雖然只有短短十多分鐘,但大家已經感到心滿意足,最後我們交換了電話及地址,以方便日後聯絡,然後大家便各散東西了。臨別時,大家互相說出一些祝賀的說話,給予大家深深的祝福,他們還送了一些小禮物給我,這時我的眼眶紅了……
此外,當晚的惜別晚會亦使我念念不忘。當晚的節目非常豐富,有唱歌、跳舞等表演,其中我最喜愛的是跳「孔雀舞」那一個環節。那位學生的舞姿非常美妙,動作扮得極像孔雀,許多男士都被她深深吸引著。那些男士是蜜蜂,而她就是芬芳的花朵,莫說是男士,女士都被她吸引著呢。後來我得知那位學生是初二的,令我甚為驚訝,因為她跳舞的水準不是一般學生所能達到的,她已達至老師的水平。
這次的興寧之旅真是令我獲益不少,使我了解到當地的客家文化與及當地學生的生活情況,他們與我們香港學生真是有一段距離,因為香港學生太幸福了。我們應該多多學習他們認真的讀書及為人處世的態度。總括而言,在這次活動中,我感到非常高興及滿意,我覺得整個過程簡直是一種享受,我很喜歡這次旅程的活動,說真的,在離開興寧時,我的心情十分沈重,因為我真是不捨得,真是不想離開,這時我的頸子又疼痛起來了……
客家人喜愛唱山歌,他們多以山歌傳達情意,他們將彼此之間的愛都寄托於山歌之中。此外,客家人居住的是圍籠屋,圍籠屋是圓拱形的,屋前必有一個池塘,極具特色。他們大多是三至四代聚居一堂,每戶都是一個大家庭。而客家人亦不著重打扮,穿的衣服都以樸素為主。至於思想也甚為傳統,妻子是需要絕對服從丈夫的,更特別的是妻子不得與客人同桌吃飯,要站在一旁侍候客人進食完畢方可進食。
當地的學生非常主動發問,還主動回應老師的問題,而香港學生只是呆坐在課室裡一言不發。另外,當地的學生朗讀時抑揚頓挫,香港學生的朗讀方式相形平平無奇。他們上課前,會做眼部操來為自己減壓,讓自己在下一節課裡更能集中,至於香港的學生,連早操都不願意做。他們大多是住在學校宿舍的。那裡的設備簡陋,但他們都能在這惡劣的環境下勤奮學習,希望爭取更高的成績。相比之下,香港的學生不思進取,有舒適的環境卻不懂把握,只沈迷於玩樂,莫非要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才會有上進心,才會發奮嗎?他們放假時亦沒甚麼消遣,只是在家中做家務和溫習。相反,香港的學生每天期待的只是假期,因為他們在假期裡有各種娛樂,不是看戲、逛街,就是唱「卡拉屋企」。
此次交流活動,讓我發現到兩地學生的不同,給我很多的啟發,叫我更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