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文化交流之旅後感

4C   陳麗婷

在二零零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四日,我有幸與全體中六同學及部分中四同學,一同參加興寧文化交流活動。學校為了讓我們對國內小孩的教育狀況有更深入的認識,於是安排了一個活動——小老師計劃。我們扮演小老師,教導一班小四同學。老師給了我們兩個選擇,一是授課,二是玩遊戲。由於我們不知這班小四同學的程度及對哪種科目較有興趣,惟有選擇負責遊戲活動。

旅途中,我們皆在談論如何令小學生玩得開心而富教育意義。地點選擇、遊戲種類、次數、時間控制、紀念品……都在我們腦海中不斷盤旋。我們皆想這間鄉村小學一定是很狹小殘破,牆壁剝落,所有桌椅皆是破舊的,沒有操場,沒有任何教學用具,只有一幢幢利用泥土堆砌而成的牆,穿了洞的黑板,同學上課情況糟透,極度需要旁人幫助!

我們坐在旅遊車上,眼前出現一幢全新的小學校舍,牆上掛著一張紅紙,寫著:「熱烈歡迎香港田家炳中學師生」。

這間小學剛被一位善心人士資助,所以無論課室外牆、花圃、球場皆是新的。但是這些都是表面工夫,內裏如:桌椅、黑板、窗框全部都十分破舊,就像已有十多年歷史般,令我想起〈買桔者言〉中的一句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當我接受該校老師的一番款待後,我便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步入同學的課室,沿途皆聽見同學們在沒有老師的督促之下朗讀課文,聲調悅耳鏗鏘,相比起我們香港學生,我真感到十分羞愧。

當我一踏進課室,迎接我們的是熱烈的掌聲。我抬頭看這一間只有正常課室面積三分之二的課室,卻容納了四十五位同學,而我看不到他們的臉上有絲毫不滿,因為他們知道能夠上學已是一份恩典。但是我們面對這麼擠迫的環境始終不習慣,所以當我們告訴同學要到球場上進行戶外活動時,他們十分興奮激動。每當我們有任何叮嚀時,他們總是留心地聽,然後其反應是驚訝和積極的。這給了我們莫大的鼓勵,讓我感到被尊重的感覺,這是那麼的真切!

在猛烈的陽光照射下,撲克牌遊戲也順利開始了。起初大家都以戰兢,陌生的心情去「照顧」這班小學生,他們每一個人都拿一張撲克牌,找尋同伴,令其組合加起來是指定的數目。由於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而我們的規則卻是錯漏百出,使我們手忙腳亂,更要勞煩班主任來幫忙!最後遊戲亦順利進行。在遊戲的過程中,我留意到班上有不止一位同學是沒有穿鞋子,露出來的是一雙一雙光脫脫的小腳板,皮膚是骯兮兮的,而且長滿了繭,但他們沒有一點痛苦或埋怨,踏著一塊超過攝氏三十多度,充滿沙子和小石的路上。他們的眼睛卻像一顆顆明亮的小星,臉上掛著一張能與燦爛太陽相比的笑容。在我的腦海中泛現出他們背著書包,光著腳從一個小鎖走過另一個小鎖,心裏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回校上課。即使要步行三、四小時,即使沒有漂亮整齊的制服、書包,即使不能坐公車,心中的目標依然是不變的。最大的理由去捱過這段艱苦的歷程,也許是要獲得知識了吧!

在遊戲的過程中,每當有同學勝出,我們便給他小小獎勵(糖果)。從他們的眼中,沒有不屑,沒有不希罕的神情,取而代之的是如獲至寶,即使只有一顆糖果,他們都感到幸福了。

然後我們又要同學唱校歌,雖然我不知道歌詞的含意,但他們唱歌的神情總令我羞愧。因為他們的投入,好像想向所有人宣講校歌的精神。告訴大家他們的校園生活,是愉快輕鬆的。當他們唱起國歌時,他們行注目體,肅然起敬,臉上的純真愉快皆無影無蹤,就像一隊隊士兵向中華民族為自由而犧牲作無限敬意及欣賞。以上種種皆不是香港學生願意去做的,我們可能覺得這是一種不必要的行動!

在這班小四學生的身上,我找到什麼叫做童真、純樸氣息,這種種皆不能在書中體會到。而在整個旅程中,落後的小村落,繁盛的小鎮;簡樸的農村生活,富裕的城巿生活;自然的環境,臭氣薰天的城巿。種種分別,既令我覺得幸福,亦令我覺得慚愧。能生於香港,長於香港,富裕的生活,完善的設施,所有東西皆像是為我而準備,不需愁,不需憂。不過這種種幸福皆比不上一個滿足的笑容,在這班小學生中,不分彼此,融洽相處,知足常樂。相反香港學生卻不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只知享受,不知付出。中國的小孩子放學以後還要幫助父母做工、耕田、補衣服、燒飯、照顧弟妹。他們知道能上學已是一種福分,讀好書更是他們應盡的責任。但香港學生只知道讀書是一種負擔,莫說讀好書,連做功課都要旁人督促,完成後只想玩電視遊戲,上網等,對於自己的責任,更不會思考。

當你們有長假期想體驗一下生活時,我會建議你們參加一些體驗中國農村生活的活動。這可讓你知道自己是身在幸福中,不要經常埋怨學習壓力大,零用錢不夠,爸爸媽媽的體諒不足,只要你與這班小學生接觸一下,你便會發覺那些只是微不足道的事。試想想,每天回家都在擔心天雨不下,既怕旱災,又怕水災,怕生活成問題,怕不夠錢用,爸媽可能把自己賣出去!

希望各同學能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和事,不要為小挫折而氣餒,因為還有很多人在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呢!

「生命如此可愛,即使是痛苦,

能活著,去感覺,都是多值得感恩的事!」

或許他們就是憑著這樣的意志去捱、去吃苦。嘗試吧!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