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與期望

6A  胡懿琛

五年了,協助老師籌辦有關推廣中華文化的活動已有五年了。從中二至今,我感覺到自己的成長,同時亦驚嘆中華文化推廣小組的發展。

記得自中二開始,自己便投身這個小組,直至現在,我在田中的每一段回憶也彷彿有這小組的影子。可惜,將要面對高考的我,與這小組不禁有「緣盡於此」之感。相信中六這一年已是我能為這小組服務的最後一年了。因此,我的內心彷彿已被離愁別緒所淹蓋,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我知道大部分的同學也會認為一切與中華文化有關的活動也是悶透的,我更相信有部分同學會因我這篇文章的內容是與中華文化有關的緣故而不想閱讀下去。常言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在同學的眼裡,卻簡單得只以一個「悶」字作結。每當我向同學介紹這個小組時,他們每有為難之色似的,更會以千方百計拒絕參加有關活動。

其實他們的逃避只會令他們更加不能了解我國文化。我常常問自己,中華文化真的叫人那麼不感興趣,不值一提嗎?喜歡美術的同學可以研究中國的繪畫雕刻、園林設計;喜歡時裝的同學可以研究中國歷代衣飾變遷;喜歡音樂的同學可以研究中國樂器以及詩詞歌賦;喜歡品嚐美食的同學更可研究中國各地小數民族的特色食品。中華文化,何悶之有?

我們每年為同學舉辦「中華文化周」的目的,是希望能藉此改變同學對中華文化的觀感,從中培養出興趣來。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同學參與中華文化的活動已日漸積極起來。記得小組成立初期只有六位成員,對於人手不足且缺乏經驗的我們而言,要籌辦元宵活動真是難上加難!幸好,經過五年來各組員的努力,中華文化小組已發展成為一個有三十多位成員的小組,每年的元宵活動更得以擴展為「中華文化周」。無疑,人數的增加減輕了組員的負擔,經驗的累積使我們運作得更流暢,「中華文化周」的創立使我國文化得以全面推廣給同學。當中最重要的是,隨我升上中七,離開小組,以及學弟妹們的接捧,充分體現我國文化薪火相傳,薪火不息的一面!

我深信,憑著同學的努力,火只會燒得更紅更旺,中華文化只會發展更深更廣。我期望各位同學能拋開成見,真切地認識中華文化,自然便會找到箇中的樂趣。

古人曾言「國可亡,文化不可亡」,即使沉浸在一遍崇洋風氣中的年輕一代,也有承繼文化的義務。中華文化是我們祖先花了五千多年心血遺留下來的瑰寶,難道你忍心把它棄掉於歷史的洪流之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