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長江之無窮
田榮先校監
昕兒果然被編入成績最差的中四D班﹗
假如中四D班真的是成績最差的一班,以昕兒的成績,是應該可以被編入更好的一班;現在入了這班,只因是她自己選擇!
* * * *
在美加獃了十六年,終於在一九八八年舉家搬回來香港居住。當時昕兒還不到四歲,嵐兒更是三歲不足,剛好是要入讀幼稚園的年齡。朋友都奇怪,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時候「回流」,我理直氣壯地說是為了兩個女兒,朋友更感不解:在這人人為了兒女而移民美加的熱潮,怎麼你反倒為了兒女而回來香港?
在美加唸書、工作、成家,住了那麼多年,已經很習慣當地的生活,尤其是那裡的寧靜安逸、悠閑寫意,更加適合我的性格,似乎不必急於在「九七問題」尚未明朗的時候回來香港!
只是,在那裡住了那麼多年,始終無法融入當地的文化。每每在驚嘆著那氣勢磅礡、萬馬奔騰的尼阿加拉瀑布,或嚮往著奇峰錯列、深壑縱橫的大峽谷,或只享受著深深庭園、皎皎月夜下的寧靜,總會為到這片信美之地非吾土而生去國懷鄉之情!
亦曾見不少外國土生土長的華人,常常對自己的身份感到一片茫然。從髮膚顏色,理性地知道自己是中國裔,但情感上卻不但對這個「祖國」陌生,對她的文化更是感到格格不入。為了不想昕兒及嵐兒長大後面對同樣的矛盾及沖擊,於是在她們將要入學之前,毅然搬回來香港。不為什麼,只想兩個女兒在自己的國家長大,受中國文化的薰陶,真真正正地感到自己是中國人。
* * * *
昕兒升中四前和我商量選科。
四班之中,成績好的,大都是選擇修讀理科的A班或B班;次選的,則選擇只可以修讀英國文學及世界歷史而不能修讀中國文學或中國歷史的C班﹔只有成績不夠好的,才無奈地入讀D班。
見到這種分班法,不禁愁眉:為什麼彈性較大,可選讀英國或中國文學,世界或中國歷史的D班反而最不受歡迎,被視為最差的一班?
要昕兒選擇「最差」的一班,深感不忍,但心中又實在很希望她可以選修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多去接觸並認識我國文化。
商量過後,昕兒最後還是決定選擇D班。
* * * *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但願意去發掘這個寶藏的人卻不多,更可惜的,在這個事事講求現代化、科學化的社會,許多人都誤以為中華文化是落伍的,以為要現代化、科學化便必須摒棄所有的舊文化。
田家炳中學在創校時便訂定了以推廣中華文化為其中的辦學宗旨,更在校歌中鮮明地標示出這個任重道遠的目標。我們不是要盲目地推崇中華文化,更不是要宣揚狹隘的民族主義。我們所期望的,是要同學去學習欣賞我國的文化,承傳並發揚先賢的睿智,更因著對自己文化的興趣,對祖國產生一種感情,對國家有一份承擔。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讓我們一起探索並享受這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