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返回上頁

情繫田中

李揚盛主任

        自一九九四年九月開始在田家炳中學(「田中」)任教,匆匆已過九年,要訴說這九年與田家炳中學的「情」,並不容易,在生活與工作之間,可以找著很多很多令我難忘的回憶。哪些片段是我最深刻而又常存心中呢?恐怕是一些發生在我至親──小女兒、兒子及父親身上而又和田家炳中學有關的事。此外,還有一些存留在田家炳中學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是會勾起我多年不能磨滅的回憶的。

        平日工作很忙,這是近年教育工作者很普遍的情況,究竟忙了多少年,我並不須刻意去數算或謹記,因每年小女兒的生日,都會悄悄的告訴我,我在「田中」的日子有多少。記得初到「田中」工作第二個月的一個早上,張智聰老師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我的教室來,告訴我我的家人來電,需要我立刻回家,原來我的小女兒要提早出生。就這樣,這個小生命便開始和田家炳中學緊繫在一起。女兒的年歲,就成為計算田家炳中學創校的年數。

        女兒出生不久,便需要給她起名。暑假時,本已和太太商議好,為她選了一個「頤」字,希望她能活得「優閒」,這個意念,結果給一次早會改變了。記得有一次,陳建熊校長在早會中談到對同學的期望,希望同學能如辦學宗旨所提的,成為「時代公民」,他引用了古代「聖之時者」──孔子的處事為人作例,勉勵同學要適時合宜地處事,要成熟,簡單來說,個人的成長以至樣樣事情皆須符合一個「宜」字。這個字一讀出,引起了我內心的共鳴,回家與太太再商議,終於決定為小女兒起名「李宜」,期望她能樣樣合宜,包括身體、性格、待人處事以至個人的心靈,在世上活得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相信這也是所有為人父母的心腸吧!就這樣,小女兒的名字就和田家炳中學的早會繫在一起了。心中想,會否有一天,小女兒真的會和「田中」的早會再緊繫一點,能有機會得著「田中」早會情性德育的培育,我真希望會有那一天。

        小時候,父親務農,常常跟他到田間工作,因此對如何開墾農地,並不陌生。在學校初創階段,很想開闢一塊小農地,讓久居在高樓大廈的同學們有機會真正的接觸大自然,嗅嗅那滿有氣息的土壤,結果選了學校禮堂後面,現時燒烤場側的一角,闢為農地,起名為「田園」。記得當時那片土地鋪滿亂石,泥土發黃,我花了整整兩個長假──聖誕和農曆新年,除去所有大大小小的亂石和原植在那裏的竹樹。在接近完成的階段,有一天,父親突然攜同我的兒子到來探望我,當時五歲的兒子嚷著要他的爺爺教他種田,就這樣,我家三爺孫便興致勃勃的一起翻土、清除餘下的亂石,如此的親子樂,叫我們三人享受了整整一個下午,回想那幅圖畫,當時的情景,相信是我畢生難忘的。現在,父親已年紀老邁,加上體弱多病,再也不能下田了;兒子也長大,所喜好的,是現代先進的電腦科技,對下田栽種等事宜,再也提不起興趣,偶爾在翻開當日的舊照片時,便會唏噓思索:「此情此景,應不會再出現了!」由此,叫我更珍惜這個雖然已過去了接近九年的小片段。


        除此之外,尚有一物事每天悄悄的勾起我對上面小片段的回憶。每天放學驅車返家前,均會經過停車場,當我轉臉向右望,很容易便看見那塊綠底白字,上面書寫著「田園」兩個大字的鋅板,這塊標誌板正是當天我們爺孫三人合力完成的傑作。回想當天,兒子負責剪紙樣,父親負責噴上綠色的底色,而白色「田園」二字則須合我們三人之力才能蓋好字樣,噴上顏色。偶爾走近字牌,發現「田園」二字仍完好無缺,顏色潔白,但鋅板已有幾處摺曲,屹立於欄柵內,真巴望此牌能長遠屹立於此,因它的存在叫我常有甜美的回憶。

        在禮堂的西北面,種植了數株果樹,其中有兩株芒果樹、一株龍眼樹,生長得非常茂盛。回想當年種植果樹,是陳校長的意念,想藉此增添校園大自然的氣息,並能有各樣的美果,可供同學欣賞。因此,最初本來還植有一棵荔枝樹、兩棵「番鬼荔枝樹」(俗稱)及一棵鳳眼果樹(全部都是在一九九五年的七月上旬從元朗的一位果農購得,然後經本人及張錦漢先生親自種植的),惜因地方太少,果樹太多,加上部份地方需闢作溫室之用,故遭移除。現在剩餘三棵果樹,由原來的不及一個人的高度,生長至現在的數米高,這都見証著果樹也隨年日的消逝而與田家炳中學一起成長。還記得兩株芒果樹在踏入第四年時,成功開花結果的一刻,全校員生均為此而十分雀躍,收成的心情,真叫人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草木開花結果,我們尚且如此;育人事業,若能有成,豈非更能令人滿懷安慰!期願田家炳中學能如校歌的其中一句所言:「田園桃李競芬芳」。

 

 

首頁 |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