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返回上頁

耄耋風範

陳建熊校長

        每想起田中,自然想起學校的創辦人——田家炳博士。

        創校十年以還,在不同的場合,田家炳基金幹事蕭開廷曾多次倡議,請我寫點對田先生的認識,雖每因因循而未果,但祇是表面的原因;內在的感覺是提筆艱難。雖然對先生感受甚深,卻多有擔心認識不切的戰兢,遲遲不敢冒昧下筆,生怕自己的文字水平不高,表達不好對田博士一份敬佩的衷情。到了今天,正值慶祝田先生手創的校園十周年紀念的欣悅日子,也在自己退休謝別校園的前夕,自覺也應該是非動筆不行的時候了。

        與田先生往還見面不算多,詳談更少,但是無論侃談如何短促,甚至淺聊數語,祇要有關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先生總是傾心吐意,令人倍感親切,宛如聽著慈祥的父親的叮嚀與期許。分別後,也多回想,啟發良多,都因先生真實感情流露之故。

        田先生是一位傑出的企業家,其專業是建廠營商,供應優質的生活需用品。但是,在華人社會裡,先生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表現在他引教育為志業的奉獻上,廣而深地為國人認識、欽佩和敬慕。

        唐詩謂:「人間重晚晴」。老人家慨斥鉅資,雖然已到了望九之年,仍然兀兀窮年,孜孜不息,奔走於大江南北,非如徐霞客所期望:踏遍鍾靈毓秀的華夏山川,目的在感悟中國的人文地理,卻自深懷毅志,苦心孤詣,自我策勵,務求遍播素質生命的種子於神州大地。對於教育的功能、重要和意義,田先生是胸羅萬象,體會至深的。我們從先生的言行之中,隱然感受他「氣魄貫長虹,浩氣盈宇宙」的魄力;在他身上,又深深感受到他春風化雨溫而潤,潤物無聲細而綿的柔韌與深邃。他就是這樣奮力倡辦師範教育與基礎教育,堅執地推動道德教育,視為人生基礎的根本。

        無論是光風霽月,或是陰霾蔽天,先生以教育濟世的心,是昭然在人耳目的。上課的日子,學校不時收到田先生藉傳真送來的剪報。他關心兩岸三地的民情風尚,每遇扭曲人性的新聞報導,先生都於新聞或照片末端,以其堅實有力的筆蹟書寫感懷,抒發其感慨萬千,關切之情。老先生少有振臂大呼:「世道日非,人心不古」,卻多有柔柔關愛孩子成長的慈愛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先生給人的印象是:恬淡淳樸,本色自然,外表平易,品格內涵,更清晰的是:一位耄耋老人,火熱的心意,驚人的毅力,表現在他將一生所得的物質財富,透過他對教育的獻身,轉化成為民族一筆博大而深厚的精神財富。先生雖然不多事著述,然而,出口成文,的確是難能可貴。多次的道德教育研討會上,當被邀發言,都見先生侃侃而談,沒有高言,卻有大志,是蘊藏胸臆對生命的價值和教育的意義的肯定,心一經觸動,就自然流瀉而出。老人家的聲容面貌與及其誠摯的期勉,鼓勵後輩戮力以赴,用心教育,辦好道德教育,動情處,聲音微震哽咽、眼睛微紅泛淚的瞬刻,動人心弦,催人猛醒,激人奮進,令人感懷。我曾暗自思忖,先生為人的風範與及為教育奉獻的精神,倘若能夠多在校園員生身上體現,那多美。

        聖經說:「雨雪從天而降,永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喫的有糧。」這也許是田老先生的鮮明活現的寫照。先生手所造的,決不徒然,並要成就他所喜悅的,為國人獻送悠悠無盡的祝福。

 

首頁 |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