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徜徉「鏡海雲鄉」 (二)
—— 故城今昔盡是美
陳建熊榮譽校長
漫遊兒時故城 ——澳門,懷舊的思緒越來越不肯讓路。難忘童年韶光,回憶無垠,聯想無界。
走在小城滿載南歐風韻的碎石斜路,新痕舊跡,憶想不絕,都因情真而意迷的緣故。雖然如此,但卻多有思緒豐滿而不好整理之苦,對於半生做行政,廿載教管理的我,童年的念想,竟是這樣滿腦繽紛得有點兒混亂而又欠管理,皆因它澎湃流湍,頗有不受管控之況,抑還是提點我,不如真率地承認 ── 我老了。
回憶好作弄人。說亂,就因為刻意時,總找它不著。可是,腦海裡的寶藏真是豐盈、記憶真是甜美。家內倚窗、屋外蹓躂,熟稔的景物,只要目光觸及,昔日往事,絕不用翻查考究,立即浮現腦際,感情滾動,就不能自已。感懷仿似一種奇幻的魔術,不好解釋。人情物事,都要喚回那些我以為早已湮遠茫失的記憶,浮泛腦際的憶念和思念,巨細無遺,都是如許真實的。去年中秋日滂沱大雨,嘩啦嘩啦地叫著、灑著,即就召回我當年臨雨憑窗,外望市街,衝動得恨不得冒著被健碩四表哥打手掌的危險,渴盼跑下街心,與頑童雨中嬉水的童年往事。
在路上、在車廂,耳聞目睹,觸動處,都催生憶想,承載著歷史和現實的質感。多少時候,心裡叨嚷著,有空真要作點日記,寫點今昔濠鏡鄉居生活的小品散文,好留些心靈的印記。奈何無論當時如何上心,回家走進隨我遷徙的「愛理軒」小室,只要坐定握管,總像初哥拙手的寫作人,思緒多得紊亂打結,不好寫,以致每多頹然擲筆,惱恨沒有即時收錄景物觸動的感悟體會,好作回憶回想的參考。
路上常常側聞遊人過客評講:澳門景比人美;是主觀、是客觀,不好討論。依我看來,這裡的人與物都滿有緻趣。濠江的橫街窄巷故事多。單看街名就見美:草堆街、爛鬼樓、康公廟前地、十月初五街、麻子圍、沙梨頭斜巷、跛子里、白鴿巢、瘋人巷 …… 聽著就生歷史感觸,見著就惹人生感悟。就說「爛鬼樓」吧,入目盡見兒時的生活質感:整條小街,盡是地攤小檔,仿真似假的古物,或大或小、或粗或幼;古玉紋章、瓶罐刀劍,郵票舊書,或瓷或石、或彩或暗;有價無價、有用無用,雜雜亂亂的堆擺著 ,灑滿了一街,當地人謙稱的「 爛銅爛鐵 」,故名「爛鬼樓」,這裡人、物擁擠,雖說不無雜瑣紊亂之美,有時卻真叫人舉步維艱。雖然,那也無妨:走在其間的人,都是舉止閒適隨興而來的:看嗎!請隨你盡意;買不買?,無妨、由你,總之,那來明碼實價,惟童叟無欺之聲,卻不絕於耳;遠觀,蹲著掌檔的老者,腰板挺直,腿力真有能耐;近看,卻見雞皮鶴髮、一臉斑紋,滿額蒼桑,無言卻又訴盡人生的生老病苦,悲歡離合。就看議價吧,你一言、我一語,叫你我看盡男女老少的愛惡怨樂。孩時的我,看得目定口呆,今日仍是渾渾然地被吸引著,都因他們都是的「老友」之故,看來是如此有血有肉,卻又是這樣無關痛癢似的。在這裡,穿梭於時光隧道,你我見盡古城的尋常百姓生活的質感 —— 拙樸、平和與素實。雖傷時光飛逝,仍喜憶想盡美:能不憶童年,能不愛晚晴!
澳門的街道真美,一年四季都掛滿色彩斑爛的「萬國彩旗」。過了大熱暑夏,也就是大伏天曬霉飄遠了的日子,小城的姿色依然,不見秋的肅殺。還是去歲中秋,本應是金風送爽的拜月節,整個下午卻是橫風猛雨,黃昏仍見好頻、好急的陣雨,結果卻現洗出萬里無雲的秋空,那夜窗外的秋月,洗淨鉛華,份外皎潔、亮麗。月兒高掛朗空,圓得太柔美了,亮得太素淨了,氛氳如斯秀美,我就完全被迷住了:我想起童年街上,孩子手中散發著淡黃暗光的紙蠟燈籠,活像點點螢火,微亮了暗街,幽幽的浪漫,惹人遐想;今人卻溺於煲蠟,狂野危險不說,驚徨閃避於烈焰熊火中嘩叫,也直掃人雅興。秋天的風俗雜食最引人:番棯楊桃、沙田香柚、西紅軟柿、番鬼荔枝、新疆葡萄、天津蜜梨……盡是金果美食,最逗人垂涎;酸澀回甘的油甘子、硬殼紫白的秋菱角,最耐人回味;輕輕曬過、蒸熟的小沙芋,隨己意的蘸點醬油或沙糖,皮肉相連,軟綿而質感層次豐富,就夠你我的味蕾享受;賞菊之餘,把酒持螯,最是惹人 —— 澳門獨有的鹹淡水交接的黃油、厚腌、重殼的小螃蟹,配點加鹽薑茸,那份鮮美,忒是天下之珍味,也就不好多談鳳凰酥餅、鹹甜薄脆、雞蛋卷、豬油榚、炒米餅和烤肉乾了。
看著、念著、吃著、想著,記憶寶盒裡,不經意的,我又回收、添加了椿樁的珍藏。
人說:老來凡事都要看開點、看化點,始能寬快。我郤執意:想當年,好回憶;愛懷舊,多遐想。談澳門,我有著一抹不容友朋指指點點的「霸道」:請不要對我放意多言,更不要與我爭辯討拗,澳門於我,就是美。直接點說:澳門今、昔盡是美。
二零零六年六月四日清晨寫於海島愛理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