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高望遠樂閱讀
高中組冠軍
5D 李芳
曾聽人說過:「一張世界地圖把世界縮小了,我們能看得更大,但是我們並未看得更多。」而我認為,閱讀就是這張世界地圖的放大鏡,帶我們攀高一點兒,望遠一點兒,把攢蹙累積下來的每一細節的底蘊都一一呈現出來。或許是在一個陰霾旯旮的胡同,或許是在一個生氣盎然的花圃,偶爾場景是這般的稔熟,彷彿曾在生命裏某一場景倏地走過,然後在一聲嘶啞的呼喚,在回憶的匣子尋回那乾癟的往事,才訇然發現原來心內奏的一首歌,在世界地圖裏,某一角落藏一個知音,譜同一樣的音符。原來,閱讀的樂趣是這樣的震憾……
閱讀,一條樞紐。
也許,我們都曾在自己的舞台演獨腳戲,從不亟欲置身於他人其中,又或世界太大,不容我們逐一細味。但閱讀卻把我們的靈魂連繫起來,成為一條樞紐。不管是白種人、黃種人、黑人、外星人,只要我們有情感,真摯流露於文字之間,不論身處何方,都能透過閱讀越過空間的限制,感知到那份情懷。《唐山大地震》是同情的哀號,帶我們看到國家一端的斷牆與殘壁,從苦難中深入反思我們的社會與民族;《寂寞的十七歲》是心靈的描繪,帶我們看到人性扭曲的可怕和壓力所打造成的脆弱,從莞爾中思索生命的意義;《五體不滿足》是積極的寫照,帶我們看到缺陷中的不平凡與樂觀奮鬥的精神,從震憾中找到向上的原動力。可以說,閱讀就似牽我們的手遨遊這個世界,去經歷別人的經歷,去感受別人的感受,給予我們新的體會、新的啟發。
閱讀,一種力量。
培根說:「閱讀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閱讀其實是詮釋人類智慧的途徑,有改變人命運的力量。我曾閱讀過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所說的故事:「有一個孩子,由於家中貧窮,自小給人打工。打工後,主人便會及時支付給他工錢。可是有一回,主人一時付不出工錢了,搪塞說:『要不,你在我書房裏拿幾本書去看吧。』孩子從沒有看過這麼多的書,他挑選了一本,當天夜裏就津津有味地讀上了。以後他經常去給付不出工錢來的主人幹活,從他那裏帶書回家讀。他就這樣和書籍交上了朋友,幾十年後,孩子成了著名的學者。」姑且勿論那孩子是否就是葉辛,但假若孩子當日拿到的是微薄的工資,而不是一本影響一生的讀物,他會否能從閱讀中取得樂趣與成就呢?因此,閱讀帶我們攀高望遠,走進人生的轉捩點。閱讀的樂趣無窮,閱讀的得也無窮無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