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社區共融之道
北區公民日2006「社區共融」徵文比賽
預科組冠軍
7A 梁浚璋
在你住的大廈中,有多少個住客是你相熟的?樓上的?樓下的?相信不多矣。有專家指出人口密度愈高,人的爭執就會因自由空間變小而愈易發生。我們應該怎樣才可以打破隔閡,令社區能夠有更融冾的氣氛呢?我有三件法寶,可以令大家能打成一團。只要人人都有這三寶,令社區融洽和諧則不遠矣。
第一寶是「禮」。孔子論人有四端,並務要實行。但仁乃最高層次的修養,非人人皆能得之;持大義者,亦不多見;人有智愚之別,非每個人都聰明得如愛因斯坦一樣。唯獨禮是相處時不可或缺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總有隔膜,心思意念,都不能完完全全地傳達給別人。而禮就可以作很大程度上的補充。對人有禮,別人就知道你的善意。平時出入,幫別人開門、讓一讓座、幫別人一把,別人就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加上以禮待人,不作傷害別人的事,人與人就能融洽相處。
第二寶是忍讓。不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從別人的感受和利益出發,為別人作些許的犧牲,活在互恩之下,人必不會有爭鬥。有時在超市排隊,看到後面的人買東西不多,不妨讓他先付款;看到有人在車上站累了,不妨將讓座位讓給他。有時,這些小小的付出,卻可以換來別人大大的感謝。只要大家多走一步,便可以打破冷漠的氣氛。
第三寶是溝通。且慢,香港人都忙如螞蟻,沒多餘的時間可與鄰居閒聊相處,怎會有溝通呢?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會在傳統節日中出來慶祝,並互相認識。比較著名的有年宵夜和七夕等等。然而,香港人會慶祝節日不多,主要集中於新年、中秋節、聖誕節等。如果香港人能像圍村人多舉辦節慶活動,街坊街里便可以趁節日時一起玩樂,增進感情。
總結而言,要締造和諧共融的社會,以禮相待的溝通、將心比心是第一步。不踏出這一步,人們之間的隔閡怎能打破?
